【偉大母愛】誕30周早產龍鳳胎險產後抑鬱 堅毅媽媽努力訓練助孩子重回健康成長路
發布時間: 2020/10/07 00:00
最後更新: 2020/10/07 16:49
一對可愛的龍鳳胎看見譚太,遠處便以響亮稚嫩的聲音大叫媽媽,飛快地跑到譚太的懷抱中。譚太看著眼前健康的子女,不禁回憶起4年前龍鳳胎出生的驚險畫面,她由當時初為人母不知所措,慢慢享受成為媽媽帶來的快樂,
別人是一種辛苦,我是兩種辛苦,但我可以得到兩份愛,雙倍快樂。
30周早產誕下龍鳳胎
譚太在37歲高齡懷上龍鳳胎,胎兒定期檢查一直相安無事,4年前的1月30日,她突然感覺下體流出分泌物,擔心自己穿羊水,她立刻致電給工作中的丈夫商量,決定挺著7個半月大的肚子獨自搭的士到醫院。經醫生檢查後,譚太並非準備「卸貨」,是因婦科問題轉至婦科病房留院觀察。
幾個小時後,譚太下體出血、疼痛不止,醫生急召譚生,給他們2個選擇:一是等待子宮頸全開自然分娩,但由於龍鳳胎的週數太短,在誕第一個胎兒的過程中,另一個胎兒可能會因缺氧而窒息。二是立刻剖腹誕下雙胞胎,譚太無奈選擇開刀。
為了2個孩子能夠順利出生,早產也沒有辦法。
在手術室經歷2個小時的手術後,龍鳳胎順利出生,但直接被推入深切治療部觀察。隔天,在麻醉藥過後,譚太帶著尿喉去看自己2位不足3.3磅的小寶貝。
他們身體好小,基本上未完全發展,全身插滿喉管,我好心痛……我當時好內疚,心想如果我可再挺多一周才誕下他們,他們就不用這麼辛苦。
每天留院17小時照顧子女
儘管醫生建議譚太勤力泵母乳為龍鳳胎增強抵抗力,但初為人母的她對於母乳餵哺一竅不通,「我完全未感覺到我已經成為媽媽。」在龍鳳胎出生後3天,譚太出院回家,龍鳳胎仍留院治療,剛剖腹產的她沒有一刻坐月休養,展開每天來回家裡醫院兩邊跑的生活。
為親自照顧在兒童深切治療部(NICU)的子女,譚太每天在醫院逗留近17小時,強忍剖腹產的傷口。兒子在NICU留醫15日後,情況改善轉至普通病房,當日譚太想喘息一天,提早回家休息。可是翌日兒子有輕微發燒及尿道炎,再次轉回NICU診治。
我好內疚,如果不是我偷懶兒子就不會有問題,就算傷口疼痛,我也只能忍著,我只想到醫院照顧我的孩子們。
最終兒子在NICU再住院一個月後,才能調回普通病房,女兒則較兒子早15天出院。
獨自照顧龍鳳胎 情緒憂鬱
家中奶奶年老,丈夫在外工作養家,龍鳳胎出生後,只有譚太一個人照顧,她回想那時雙手各拿一瓶奶餵子女,晚上子女時常睡不安穩,每晚最少醒來3次換尿片餵奶,休息不足加上子女經常哭,導致譚太開始有產後抑鬱跡象。
後來,在社工的建議下,譚太聘請菲傭姐姐幫忙照顧龍鳳胎,自己可到超級市場做兼職,重新接觸社會。不過,菲傭姐姐無法與龍鳳胎溝通,且譚太覺得姐姐工作較馬虎,又開始擔心會錯過孩子的成長,萌生辭職的心,
我丈夫反對我辭職,擔心靠他一人工作未能應付家庭開支,但我賺錢也是為了孩子,但他們現在不開心,在他們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不在,得不到這份母愛,我可能永遠補償不到。
譚太在今年年初開始成為全職媽媽,也是她最開心、最享受的時候,「每日看見子女一點點成長改變,我好滿足。」
經過訓練 龍鳳胎追回正常成長進度
由於早產,龍鳳胎未能在母體內發育完全,身體器官的功能不強,發展較緩慢。在龍鳳胎2歲3個月時,他們到協康會轄下中心進行職業治療、言語治療、物理治療及幼兒老師的訓練,慢慢學會行路攀爬,懂得與人溝通交流,以禮待人,「除了兒子的大小肌肉還需要訓練,女兒的情緒有問題外,其他發展等同足月出生的小朋友。」
譚仔聯乘協康會推「譚仔遮遮」義賣活動
譚仔雲南米線從2019年開始一直與協康會進行合作活動,致力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,發掘更多方面的潛力及加以培育。而在今年,譚仔聯乘18位本地插畫師推出「譚仔遮遮」,義賣活動所得收益將不扣除成本,全數撥捐協康會。譚仔雲南米線總經理周永雄表示,「我們一直以家庭為慈善責任,亦關心員工的孩子及家庭,與協康會關顧社會上有需要家庭的理念不謀而合,加上SEN學生需要更多的照顧,所以想讓更多人認識協康會,幫助有需要的人士。」
協康會行政總裁: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
協康會行政總裁歐陽偉康指出,是次譚仔的捐款將撥入「兒童及青年訓練基金」,香港輪候特殊服務供不應求,有需要家庭最少等待一年時間,在過渡期間家長為免錯過黃金學習期,可到沒有政府資助的中心學習。
我們不想小朋友因為沒有足夠資金而錯過接受訓練的機會,低收入的家庭可透過「兒童及青年訓練基金」減免或減費,即時幫助有需要的家庭。
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,參考名校精選試題,鞏固知識,緊貼學習進度。立即免費下載︰bit.ly/2X96KAZ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記者:梁節儀